為了能確保大葉黃楊苗的種植存活率是符合標準的,我們不但要在綠化苗木處理上做好準備充分,還需要在種植環境與種植手段上也多費些心思,利用社會經驗尋找更合適綠化苗木生長發育的環境模式與種植方法。比如在剛開始移栽或者是扦插的過程中,土壤層一定要好,盡可能挑選那些土層綿軟、營養豐富、團粒狀的土壤層,這樣更為適合幼苗生長發育。直到樹成長結束后,土壤層的需求倒并不高了,因為它即便是在相對惡劣的土壤上也是能夠存活的。而在種植方法上,培植深度對綠化苗木的生長發育模式也是有影響的,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。
為了能確保種植質量,大葉黃楊苗進坑后不可以團根,窩根。在種植時要保證“三埋兩踩一提苗”,即綠化苗木進坑后表土填入坑深的一半時將苗木往上提一下,使根莖伸展并踩實,填土后再踩實,再埋土后作樹盤準備澆灌。
蓋土深度通常要高于綠化苗木原土痕,不可以過深或過淺。蓋土過深干擾根的呼吸,不利于存活和生長發育;蓋土過淺,在澆灌后風吹易使綠化苗木倒苗或歪斜,導致根漏氣而死苗。若坑挖得深,也不可以將綠化苗木直置于底端,應在坑內回填陽土或施有機肥料與土混和勻的肥土,至深度適合時再種植綠化苗木培土。
秋冬季新種植的大葉黃楊苗,因為根莖未穩固,抗風性能力較差,且澆灌后容易導致水份外流,故應做好培土。培土時邊培邊踩實,以提高土壤層對苗木的穩固能力,但培土應于初春清理,防止覆土過厚、根莖處地溫低或解凍晚,干擾根莖正常的活動。苗干基部培土,堆土高一般30厘米,堆土斜面45度角。
上一條: 大葉黃楊球種植后的養護方法
下一條: 大葉黃楊苗的截干壓降處理